11月23日,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立足中国制造业实际情况,夯实基础、完善标准、培育生态、强化应用,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他提出了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构建高效能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引领智能制造演进升级。
二是着力建设高水平产业体系,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创新发展,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着力形成高标准应用体系,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打造更多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
四是着力打造高层次保障体系,聚焦标志性产品、骨干企业、人才和产业集群,优化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实施智能制造合作伙伴计划,开展多层次、跨领域交流合作。
这四个着力,分别涉及智能制造技术、产业、应用、生态。
智能制造也可以理解为工业4.0,一般定义为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
中国对智能制造的常见定义为: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是中国工业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主要抓手之一。
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该《规划》还部署了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6个专项行动。
智能制造涉及到装备、通信、软件、工艺、管理等,除了大型企业,一般规模的企业无法自己解决,需要有专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这些提供商很多是通过试点示范项目培养起来的。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教授董景辰曾指出,智能制造是个很复杂的系统,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已经建成的系统,比如设计制造系统、生产规划系统、服务系统等,不同的系统有自己的标准。智能制造,需要把这些系统集成起来,实现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因此必须还有一个标准,把这些自定义的标准统一起来。
因此,无论是国外的工业4.0,还是工业互联网,都把标准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明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中,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人员能力等6个部分,关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和工业网络等6个部分,行业应用标准主要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建材、石化、纺织、钢铁、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电力装备及其他等12个部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中国船舶独立董事宁振波在专著《智能制造的本质》中提出,把制造相关的各种知识转变成工业软件和数字化的产品模型,这些软件和模型在计算机上的执行,实现对数字产品和物理产品更好的控制,对制造资源更优化的配置,形成了全新的产业形态,这是智能制造的本质。
工信部官员表示,近10年来中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取得长足进步。
一是应用规模和水平全球领先,遴选110家国际先进的示范工厂,建成近2000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二是核心产业快速壮大,智能制造装备规模接近3万亿元,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6000家。
三是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加速变革,培育出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智能在线检测、人机协同作业等一批典型场景。
四是保障体系初步构建,国家、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发布近340项国家标准,区域协同、行业联动、企业主导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