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星满天 火满地
德国第二大软件供应商可能要被收购了?11月底的这个消息,真是石破天惊。早在1969年就由数学家创立的Software AG公司,正在面临着出售的可能性。这家面向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软件,正在面临云化不利导致收入增长缓慢的艰难困境。而兴奋的投资者就像闻到了血味的鲨鱼,正在蜂拥而来。2021,真是不平凡的一年。
2021年,也是中国制造的亮眼时刻,而工业软件同样燃起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烈火。先是设计软件CAD厂家广州中望在3月份登陆股市,成为第一家问鼎股市的工业设计类软件公司;而六月开始申请IPO的中国芯片设计EDA龙头华大九天,则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赢得了过会获批的资格。
这不过是资本令人心热的一个小角落而已。在中国制造大地上,到处纷飞着资本之鹰。它们在低空盘旋俯冲,寻找着每一个可能的猎物。那些多年来苦哈哈的工业软件创业者,一边继续挣扎奋斗,一边迎接一浪又一浪的资本秋波。这片土壤上,从来没有过如此的热闹。黑夜,被热火给点亮了。
而在国外,则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并购大戏。
工业软件的并购,是智能制造征途中最重要的武器交易,这是未来制胜的关键。那是即将走向更大战场的武士们,给自己购买了一把又一把全新的宝剑。他们知道,他们一定用得着。
再无边界,范式确立
2021年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工业软件并购,当属于全球最大的流程自动化公司艾默生电气,收购了全球最大的流程软件公司艾斯本Aspen。难以想象,它听起来像是波音公司收购了通用汽车,或者是富士康收购了佳能。不是没有可能性,而是太有颠覆性。无论是对自动化市场,还是对工业软件市场,都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告白。自动化与工业软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合,相互改变着对方的面貌。二者握手的声音,整个流程行业都会感受到脚下的震动。无论是石油化工,还是电力制药,企业都会发现可供选择的智能制造的软件平台会越来越窄。
此役之后,控制系统与工业软件之间的界限荡然无存。这是一个系列事件所确立的秩序。上一次的收购,是在2017年,施耐德电气以5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流程工程设计软件剑维AVEVA60%的股份,并注入自己的嫁妆,这被称为反向收购。艾默生这次收购艾斯本,基本按照这个样本“抄作业”,毕竟当时艾默生也是剑维的追求者之一。而这种自动化与软件联手的范式的始作俑者,则是2007年西门子收购了三大CAD软件商之一的UG公司。从离散制造的自动化巨头,到流程自动化的老大,三次战役,跨度十五年,彻底填平了控制系统与工业软件的鸿沟。而艾默生的此次收购,意味着大部分第三方软件的独立命运,基本已经走到头了。艾斯本作为一家6亿美元销售额的工业软件,虽然是流程模拟行业的霸主,但在更大的自动化巨头这样的恒星面前,无足轻重。
而艾默生则以40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收购了它55%的股份。二者合并,就像星球碰撞,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流程行业的格局。每一家下游用户企业,一直都在为打破各种自动化孤岛、信息孤岛而努力。而现在这些孤岛,将开始瓦解。因为它们在源头上,将被供应商合并和打通。
是喜还是忧?在未来有一天,用户或许会怀念当年孤岛的时代。当上游供应商自己打通信息系统的联通,就意味着工业软件走向无形、走向平台,彼时用户将会醒悟过来,发现自己越来越失去议价能力。
此次豪赌,艾默生绝非裸购,它手里的工业软件牌也很多。它在2020年11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中,独立的工业软件收入就有8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它手里持有一张“独角兽”。艾默生打算将旗下的两家软件公司,包括一家做地质模拟的公司,一起作为嫁妆送给新娘Aspen tech,后者将立刻拥有了7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这其中的嫁妆之一,就是艾默生在一年前以100多亿元人民币收购的OSI公司。这家做电力监控软件的公司,只有区区1000人,但却是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哨兵。显然,艾默生正在试图从电力生产的控制系统,走向输配电领域。光伏和风电这些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一旦进入负荷不可预期的电力系统,就可能引起极大的紊乱。洁净并非都是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在当下还是被早已确立稳健性秩序的电网系统视为“捣乱鬼”。在中国,接入电网的可再生能源不足8%,而真正让电力系统如临大敌的恰恰就是这8%,和它随后的持续性增长。艾默生电气的工业软件布局,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可再生能源新时代的逻辑。正如围棋里的一手闲棋,它的战略价值是在后面的交锋时刻才会碰到。而拥有了实时监测、优化电网的能力,也意味着Aspen将从工厂走向配电服务市场。面向企业运营的端对端服务,正在成为工业软件的新高地。
尽管是流程模拟软件的第一把交椅,艾斯本也有巨大的危机感。它的竞争对手,无论是ProII,还是Unisim,早已投靠了自动化巨头施耐德和霍尼韦尔。独立的赛车道不再盛行,到处都是水陆空的混合铁人赛。工业软件投身自动化公司,都是工业属性,像是最好的选择;而艾默生、霍尼韦尔、西门子、施耐德这些巨头们,在工业领域里的厮杀中,越来越长成了对方的样子。
这就是工业进化的逻辑吧。
云原生
自动化公司罗克韦尔在今年6月以15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Plex系统公司,这是一家云化的MES和ERP公司,或者说是一家SaaS化的公司。罗克韦尔自家也有很强的MES软件,但奈何要搬到云上去,还是笨重得不行。云原生软件,跟传统单机部署的软件,二者的差异性甚至胜过了相似性。就像是家鸭和野鸭,那就是会飞和不会飞的区别。一个公司的收购策略,就是董事会战略地图明晃晃的春光外泄。罗克韦尔这样的自动化公司,显然也在高度紧张地向云端迁移。
这种行动所要执行的战略意图是连续一贯的。就在1月份,罗克韦尔完成了对资产管理软件Fiix公司的收购。同样,这也是一家位于加拿大的云原生公司。相比于多年前IBM收购的顶级资产管理软件公司MAXIMO而言,Fiix的部署要轻盈得多。有了这样的软件,自动化供应商可以按照月份收费。这是最理想的收入模式。从自动化、到工业软件、与云原生软件,三环相扣,相得益彰。
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有些自动化厂家则慢吞吞地落在了后面。去年底,以自动化硬件见长的台达,收购了加拿大SCADA组态与工业物联网软件公司Trihedral,并将旗下的工业组态软件VTScada正式在国内市场上市。这款在水/废水、油气及能源等领域超过30年的软件,跟台达工业自动化硬件正好合璧。然而这款上位机软件,对于台达而言,只是一个迟到已久的补位。当前如火似荼的云化SCADA正在展开。台达还需要下一个猎物才能真正面向未来。
全球最大的机床与激光制造商,德国通快这两年将数字化的精力,集中在收购物联网、信息系统接口的软件上,云原生软件是一个重要的兴奋点。对于通快而言,单台机器设备的潜力,早已被成熟的德国制造体系榨干吃尽,真正的潜力就是未来的联机设备和产线优化。
自动化解放了人手,这是劳动力的节约;而工业软件要解放的是人的大脑,这是洞察力的提升。这就是自动化软件要跟工业软件在一起的基本逻辑。而云原生软件,则以灵活的算力和快速的部署,让以前笨重的机器大象变得更加轻盈。
日本制造新榜样
谁是日本新制造的楷模?
索尼第一,日立第二。索尼已经完成转型,娱乐、电子和制造两不误。它尽管不再是以前那种魔幻的索尼黑科技的侠士面孔,但是它的利润却是惊人的。预计2021年全年的销售额有望达到5500亿元人民币,而营业利润则有望突破500亿元人民币。索尼几乎成为日本股市最有价值的股票。
另外一个楷模是日立。与索尼所走的娱乐路线不同,日立还是在制造业翻出新花样。日立是日本产业界这几年的明星。因为在前几年它似乎都要衰落了。而新任社长,则是拯救下沉巨舰的明星。这其中最大的动作,就是对于工业软件的投资。且不说它对于GE predix人员的大肆吸收,这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就在今年三月,它宣布以96亿美元,收购美国一家供应链软件公司Global Logic Inc。与此同时,它居然放弃了日立金属这样在细孔加工领域独居功夫的深孔刀具,也放弃了如日中天的电池正负极材料业务。一心向软,面向未来。这就是日本制造模范生的心思。
前行路上不孤独,几乎在同一时间,日本松下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Blue Yonder公司,这家号称是人工智能公司,其实也是供应链公司,年收入达到10亿美元。松下打算将这样的软件外衣,跟自己的传感器、RFID等硬件有机结合,释放新的魔法。
日本的制造,是硬制造。以前一般是以一次性出售产品为主体的制造业代表。而现在,日本制造先行者希望能够以获取订阅的年度重复性收入。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工业软件,才能改变原有多年来确立的制造业的商业模式。
切换牌局组合
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已经经历了大开大合的青春期状态,目前进入了成熟的成年期。年度收购都是例行公事,基本是延续了修补的状态。例如四月份收购德国形式验证软件供应商OneSpin,帮助用户确保集成电路完整。这不过是为了给旗下全球三大EDA软件Mentor增加一块铠甲而已。西门子工业软件,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Xcelerator软件城堡,在此之上,强化“应用程序优先”的理念,打造完整的验证平台,包括仿真、形式验证、硬件仿真和原型验证。但是,在垂直行业,西门子工业软件还有很多弱项要扳回。5月份,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收购了西班牙一家公司旗下的船舶设计与仿真软件FORAN。西门子已经构建了丰富的工业软件体系,在汽车、机械行业都有牢固的优势。但在造船领域,则面临着两座高山:收购了TRIBON的施耐德AVEVA,和以3D模型后来居上的达索系统。而通过Foran的收购,西门子期望可以继续在船舶行业打游击,至少不能离开这个阵地。
就工业软件而言,西门子令人兴奋的焦点并不在于这个部门,而在于它的传统业务如何转型,比如占有西门子总收入1/4的智能基础设施集团SI。它在2020年销售额达143亿欧元,但数字化业务收入只有5%,正在寻找多种出口。电动汽车行业的年度增长率在30%,电动出行自然是西门子SI感兴趣的一大领域。截止到8月份,西门子已斥资6.6亿美元在出行领域进行软件业务收购,并斥资7亿美元收购电子元件供应商Supplyframe。西门子SI集团的目标还有楼宇数字化,这一市场增长率其实只有3%。但存量市场的翻新,期望多多。智能建筑,更加考验各种系统的集成度,园林与楼宇管理软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软件业务的利润,自然比产品业务高。西门子正在努力地扩大控制电网、门禁、供暖和照明等软件和服务。而下一步,SI集团将要从ABB、施耐德电气、霍尼韦尔和江森自控等竞争对手手中夺取市场份额,唯一的希望,就是软件。对手也是这么想的。就硬件而言,他们相亲相杀都快一个世纪了,了无创意;而软件决战,所有人都是新人登场,决斗就在这里。增加手里的软件筹码至关重要。就在10月份,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集团收购了2017年成立的法国初创公司Wattsense,这家物联网公司为中小型建筑提供即插即用物联网管理系统。
当然这样的手笔,还是显得太小。施耐德电气在去年豪掷100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老牌建筑设计软件RIB公司。这一次,它直接跟最早的CAD设计软件商Autodesk成为竞争对手,后者的Revit曾一度成为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化身,而且也挑战了工程建筑软件头牌本特利的蛋糕。然而这种挑战并非本意,施耐德电气考虑的远远不是这些纯粹的软件公司,它要应对的是像西门子这样的工业自动化巨头。施耐德电气收入的一个重要基本盘,在于低压电器及楼宇自动化,大数据中心也收入其中。无论是设计,还是智能运营,都离不开对于建筑数据的彻底掌握,于是彻底拥有一套建筑设计软件,搞定建筑大楼的数字孪生,让每一个开关每一个电器,都用自己家的设计软件来定义,岂不完全打通数据通道?以工业软件划下鸿沟,这让西门子的追赶,将有更长的路要走。
西门子正在有进有退。最近它正在打算抛出全球的红绿灯控制系统。而中国交通控制系统的一哥,青岛海信有望以10亿美元接手。这是一个颇具戏剧化的场景:西门子打算去搞移动出行的行商业务,而路边站岗的坐商任务则交给了中国制造商。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北京城市建设中,彼时的海信还是以学徒的身份,挤掉了西门子,还有美国泰特这样的交通控制系统巨头。如果并购成功,师傅连衣钵都交给了来自中国制造的信徒。
并购狂徒
有些制造巨头一刻都没有停下来,深夜急行军,连年抢赛道。这就是很容易忽视一个并购狂人:瑞典的海克斯康。这家公司在过去十年里完成百次以上的收购,大多数都是针对工业软件,以至于人们都快忘记它在十年前,还只是一家三坐标测量仪制造商。而收购了五六家做计算机辅助制造的CAM软件,让它对于机器的驾驭,变得驾轻就熟。
今年4月海克斯康收购了流体计算软件公司Cradle,它拥有超强的前处理以及超高速的求解器。这让它在2018年收购全球第二大CAE仿真公司MSC如虎添翼。这种补嫁妆的行为,过去也是屡屡发生。
海克斯康还收购了美国鹰图公司,跟本特利、AVEVA并论的流程工厂设计软件三冠。这大大加强了它在空间管理的能力,鹰图最早就是从美国城市建设早期电子地图而起家,后来一度拥有强大的机械设计CAD,它旗下的Solid Edge后来也卖给了西门子软件,成为中低端的CAD软件。凭借对空间地形的软件处理,再加上它天生的硬件测量能力(包括收购的徕卡测量),海克斯康已经成为城市数字化、流程行业工厂数字化的翘楚。主体确定,然后就是丰富的配件。今年7月,海克斯康收购了一家虚拟现实的云技术公司芬兰Immersal,实现空间映射和视觉定位的再现。按照现在的噱头,这也是元宇宙的一部分。但海克斯康的元宇宙,可是真正建立起测量、构建、仿真和再现的四位一体能力。
当然,最让人吃惊的是,10月份,海克斯康以27.5亿美元,完成了对大名鼎鼎的Infor旗下企业资产管理EAM业务的收购。作为全球第三大企业级应用软件及服务供应商,Infor成立只有二十年,但已经完成了四十多次的并购。将早期的ERP软件,诸如Fourth Shift、MAPICS,还有那个经典的Baan,都悉数收并。当然,张开最大的血盆之口吃掉Infor的,则是另外一家美国巨头科氏集团。这家拥有庞杂派系的工业多元体,是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另类,是美国没有上市的最大体量的公司,2019年销售额达到1150亿美元,多元化行为举止乖张,比如说它是全球最大的沥青生产厂,比如说它是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或者它是最大的造纸商。最重要的是,它是Infor最大的客户。于是,吃掉Infor又何妨?去年上半年,它以130亿美元收购了Infor。
有进有出,Infor的资产管理软件EAM似乎并不受重视,它需要跟传感器、软件和自动化技术等做更好的结合。这正是海克斯康逐渐建立起来的优势。海克斯康拥有资产的设计数据、仿真数据,于是Infor的资产管理软件成为它最渴望的一块资产。
交易就这么敲定了。工业秩序,需要工业软件来管理。
战略太简单了
数字化战略复杂吗?
不。只要选中一个行业,然后拼命购买软件。至少对于霍尼韦尔就是如此。今年9月份,霍尼韦尔收购 Performix,增强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数字自动化能力。Performix是一家MES制造执行系统软件,帮助制药和生物技术客户,优化复杂的制造流程。
霍尼韦尔正在切换战场,全力杀向生命科学行业。一套集成软件平台是必不可少的。就在去年12月份,花费9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一家医药质量管理软件QMS的公司Sparta Systems。后者的Track Wise Digital和QualityWise.aiSM都将集中到霍尼韦尔的Honeywell Forge企业绩效管理软件。这家公司在2019年的雇员数目为200人,销售额为0.56亿美元。这是20多倍以上收购。二者跟霍尼韦尔体验过程知识体系合并后的产品,将满足生命科学客户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需求—从自动化项目执行到最佳生产再到可持续质量。
并非孤独,霍尼韦尔的日本老对手横河电机也是如此,正在全力杀入生命制药。作为日本最大的流程自动化公司,横河这次真的是跨界了,它从制造跑到了研发。今年9月收购了德国Insilico,一家生物过程软件开发商。横河希望借此次收购打造全面的生物过程解决方案,支持生物制药从开发到生产的全过程。
新药开发中,要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的细胞数量巨大,而每个细胞中都会产生构成药品活性成分的物质,如何监测每一个细胞的代谢反应,类似酸碱度pH值和溶解氧浓度的变化,并且实时可视化和分析,这是一个宇宙的微观级问题。在分子、细胞层面,哪里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个大量参数约束的复杂细胞反应系统。Insilico的数字孪生技术使用了一种先进的混合模型进行预测和模拟,理解细胞的行为。
当然,这种数字孪生技术,也可以用于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对无法直接测量的营养成分进行“软检测”,提前发现异常并为操作人员提供指导。生物过程的顶级数字孪生软件技术,与横河电机的制药生产系统解决方案之间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什么是数字孪生技术?擅长工程技术的横河电机的答案不是很明白,也不是很专业,但是买一个专业的,就知道了。这种30人的小软件公司,是最好的猎物。就像是一种小肉鸡,它们在地上行走的唯一合理的理由,就是成为老鹰的午餐。
小记:标准动作
要理解一个制造企业有多强,就看它的软件能力有多强。全球Top10的医疗器械公司有八家已经有了明确的数字化战略,而投资软件就像是可以锁进保险箱里的财富。全球医疗器械领头羊飞利浦,今年在患者监护领域收购了Capsule Technologies,就是面向医疗设备集成和数据技术提供商。这些软件,正在高倍率地放大设备的价值。
显然,收购软件,是最不容易犯错的战略动作。点亮软件星火,照亮制造业脚下的路。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