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核心工业软件如何突围?中望龙腾董事长给了三个建议!
责任编辑:沐小月     时间:2021-09-17     来源:转载于:南方报业 南方+
责任编辑:沐小月
时间:2021-09-17 来源:转载于:南方报业 南方+
分类: 名家观点
浏览量: 546

“中国自主核心工业软件现在到了一个紧要关口,强敌环伺,海外巨头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国内公司盲目竞争。如何突围,真正解决国家工业软件卡脖子问题,这需要政府和广大企业用户的大力支持,需要产业界的集体智慧。”

 

9月17日,2021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在广州举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玉林在《国产核心工业软件如何突围的思考》主题分享会上,用“突围”来形容当前工业软件的形势。

 

image.png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突围最紧迫

 

“工业软件为什么重要?”杜玉林抛出这个问题,他说,工业软件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现实世界的任何物体要被计算机能理解和认识,必须首先进行数字化建模,这个数字化建模就需要工业软件。

 

通常来说,工业软件分为四类,研发设计类,就是CAD、CAE、EDA等,生产控制类,比如MES,运维服务类,以及经营管理类。杜玉林认为,国内目前最紧迫的是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卡脖子”问题,目前基本以国外软件为主,国内各种数字化转型应用基本建立在国外产品和技术基础上,这可能会带来包括安全在内的各种隐患。

 

他先回顾了一下中望龙腾的发展历史:中望成立于1998年成立,现在员工1100多人,23年只做一件事,就是开发国产CAD软件,于2004年开始在全世界销售。行销全球60个国家,作为国内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工业软件企业,今年3月份作为A股第一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公司上市。

 

“中望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二、三维CAD、仿真分析CAE自主知识产权和几何内核能力的中国软件企业。中望的三维CAD技术是国内极少数可以走向真正企业级应用的核心技术。关键是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杜玉林说,目前,中望拥有全球用户超过90万,遍布AEC和制造业,中望这些年可以生存发展得益于技术一直在跟全世界的客户迭代改进。

 

以中车集团为例,到今天已历时五年,以国产化为出发点,以“实现研发设计提效,支持全球化应用”为目标,全面展开与中望软件深度合作。现在已经有超过7200名中车工程师在使用中望软件进行设计。

 

工业软件“姓工”还是“姓软”?

 

工业软件如何发展,有各种不同的角度,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协作。

 

但是,杜玉林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两种观点我觉得值得商榷:一是认为工业软件姓工不姓软,工业软件是工业知识的结晶,因此工业软件应该由大型工业企业来自己做;另外一种观点就是云时代到来,5G时代到来,工业软件只要上云就可以弯道超车了。”

 

在杜玉林看来,两种看法都有其道理,但工业软件可分为“根技术”和“行业技术”,根技术本质是软件技术,包括数学、力学和材料学等,行业技术来源于工业实践。根技术需要与工业知识结合,需要在用户场景中不断“锻炼”才能不断完善、迭代成长,没有工业企业用户的使用与反馈,工业软件难以发展壮大。但工业软件真正的成长,需要成千上万的企业场景的锤炼。最终的结果是根技术趋同,行业技术各异。一套成功的底层根技术一定可以同时服务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电子、家电、模具、建筑等多行业,

 

“工业软件姓工也姓软,但现阶段应以工业软件企业为主要抓手。”杜玉林说,过去大型工业企业自行开发工业软件有其时代特征,达索、西门子确实是成功的例子,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无论多么大的工业企业也没办法覆盖全世界非常广泛复杂的工业场景,工业企业更多是把软件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自己在主业的竞争力,产品级的工业软件主要还是要专业软件公司来主导做,哪怕创始人团队本身来自工业部门。

 

至于工业软件“弯道超车”的提法,杜玉林则明确表示,这是因为上云在具体的应用端加速推广中有一定道理,但不会因为上云解决根本的技术卡点,尤其是那些数学、力学、材料学问题,这种根技术往往不能靠模式创新解决,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迭代进步。数十年如一日,久久为功。

 

工业软件将趋于寡头集中

 

在最后,杜玉林提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建议,大的逻辑是深度应用带动技术进步。具体有3条:

 

一是继续鼓励国产自主CAx软件公司突破核心根技术、打造产业生态,合作共赢,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牵引大国企、行业灯塔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市场,鼓励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先基于国产自主工业软件,提高信息化预算中自主工业软件占比,加快行业信创生态建设,实现自主工业软件服务安全可控;

 

三是工业软件产业需从百花齐放到扶大扶强。杜玉林认为,工业软件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情,各个企业体量实际上大部分不大。根据欧洲美国经验,工业软件必然趋于寡头集中,通过产业链带动行业发展。在中国,选择已经在市场上经过时间检验获得优势的企业进行支持符合行业发展规律。

 

“只要我们有耐心、有决心,集中力量压强突破,中国必将产生世界一流的工业软件厂商,从根本上解决工业软件卡脖子问题。”杜玉林说。

来源:转载于:南方报业 南方+


点赞人: 何舟  麦田客  Eileen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