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
786
时间:2024-06-30
来源:转载于: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EU0MF805387IEF.html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EU0MF805387IEF.html
责任编辑:
786
时间:2024-06-30
来源:转载于: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EU0MF805387IEF.html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EU0MF805387IEF.html
1、CAE软件的定义及构成模块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是指在产品/工程设计阶段用计算机软件对产品/工程项目的工作状态、行为进行基于物理模型的模拟,来预测其功能可用性、可靠性、效率和安全性等,实现产品/工程的设计优化,保证产品/工程达到预期功能并满足各种性能指标。CAE软件本质是把物理和工程学科的理论模型做数学处理后得到的代数求解过程固化而成的计算机程序,且包括丰富的工程数据、模型和简单易操作的用户界面和结果分析功能。
2、CAE软件发展历程
从CAE行业发展历史来看,达索、MCS等海外CAE龙头厂商起步较早,大多脱胎于高端工业制造领域,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为CAE仿真技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海外厂商通过自研或并购逐步构建起成熟完备的产品体系,并通过与下游客户紧密合作,不断优化仿真算法,构筑起一条基于行业Know-How经验的技术护城河。相比之下,国产CAE软件起步较晚,正在加速追赶。
CAE软件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工业软件可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或环节划分为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和经营管理类软件。其中,CAE为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典型代表。工业软件行业的发展工作提高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在产业发展方面获得了大量国家政策支持,有利于促进行业全面快速的发展。公司持续打造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符合,适应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CAE软件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CAE软件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软件开发的基础设施,中游软件的开发和下游应用领域三个部分。上游主要包括软件求解器、基础软件产品和硬件设备等。下游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电子、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是CAE软件的主要应用领域,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有着不同的需求。
CAE软件行业下游应用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随着制造业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CAE软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全球CAE软件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AE软件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目前,CAE软件已经实现了高度集成化、模块化和可定制化,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CAE软件还在不断提升仿真精度和效率,以适应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工程需求。2021年全球CAE软件市场规模达89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98亿美元。
中国CAE软件行业现状分析
CAE仿真软件作为重要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可以实现产品设计方案的优化、提升产品性能、缩短开发周期、减少设计成本,并通过模拟仿真预测产品功能可用性、可靠性、效率和安全性等,是实现产品正向设计、原始创新的核心工具软件。据统计,2022年中国CAE软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5.9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快于全球。
CAE软件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CAE软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Ansys、Autodesk、达索系统、西门子等公司。这些公司在CAE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并且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根据IDC,Ansys(美)、西门子(德)和达索系统(法)在2021年中国CAE软件市场排名前三,国产份额占比较低。
CAE软件行业重点企业营收
索辰科技自成立以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专注于CAE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努力打破欧美厂商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承担着国内CAE软件弯道超车的重任,为实现CAE软件产品国产化、自主化作出贡献。2022年索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
CAE软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低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环境发展的要求,现代制造业产品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齐全,产品设计呈现数字化、专业化、集成化等特点。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软件产品,CAE软件正在成为数字空间和物理世界融合的最重要的工具,其所带来的核心变革是在产品全生命周期持续利用CAE技术实现对试验的替代。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E软件的功能不断加强,能够融入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