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软件成功之路在何方?
责任编辑:长松落雪     时间:2023-05-20     来源:转载于:踏雪当歌
责任编辑:长松落雪
时间:2023-05-20  来源:转载于:踏雪当歌
分类: 观点评述
浏览量: 515

R-C.jpg

今天,中国仿真进入“最好的时代”。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国产工业软件企业也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天时、地利、人和都表明,发展中国自主仿真软件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扶摇直上?如何避开发展陷阱,开拓市场?


本期我们将继续通过E-works 数字化企业网总编 、CEO 黄培先生以及安世亚太高级副总裁田锋先生的对话内容,共同探讨企业研发数字化转型如何取得实效! 

黄培

因为历史原因,我国制造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仍然主要依赖发达国家的一些软件,尤其是仿真软件以及高端三维建模软件等等。近年来国家也高度重视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国产工业软件企业也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对此,请您分享一下对于研发数字化软件国产化的看法,以及安世亚太已经开展的实践。

田锋

大家已经计算过,国产工业软件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低,大概5%。5%是产品化的角度衡量的,是以我们过去卖 license 的数据变成百分比计算。实际上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没有计算,就是定制化市场,很多像我们一样的国内企业都在做定制化。因此 5% 这个数据我不完全同意。由于标准产品太少,发展过程中大家都很焦虑,对底层逻辑还没有特别认真的理性分析。这些焦虑其实是有误区的。 


比如说我们技术追赶非常难,国外先进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到很高的水平,我们如何追赶,如何弯道超车?大家都在焦虑这些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错误的。我们追赶谁?弯道超车真需要吗?我们追赶的是别人吗?不是的,我们追赶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别人的工业,追赶别人的软件就相当于要追赶别人的工业,它不是国产软件的用户,中国的工业才是中国工业软件的用户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工业软件成本高、投不起、盈利难。这和刚才的问题类似,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软件,需要多少经费?如果为了追赶国际先进软件、国际先进工业,就投资不起,国际先进软件企业每年投入几个亿,很难追得上。投资实力的差距导致资本很焦虑,企业也很焦虑,国家也很焦虑。我认为这还是误区。“头部”企业是相对来讲,跟谁比、投多少、目标没定下来,怎么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呢? 


还有企业认为国产软件替换难,企业为什么要用你的软件呢?如果大家总是从性能、功能、价格、性价比的角度去说,确实没有可比性。但是企业不能忘记我们的优势,作为中国企业,我们每天伴随中国企业成长,每天泡在用户现场,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而且中国工业软件在用户使用并不深入,我们一定有办法解决替换问题。 


中国工业软件目前有很多发展的误区,我最近会出版一本书,叫《工业软件沉思录》,里面会详细说明多种误区。这些错误的认识翻新之后,问题的答案也呼之欲出。比如我们从仿真的视角来看有五大门槛要跨越,看似很高,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它是可跨越的,是有解的。


比如技术积累问题,别人技术积累多年,我们确实赶不上。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刚需并没那么高,就像 excel、ppt ,工作中并不能应用全部功能,很多功能都是白买的。中国的工业软件也存在这个问题,通过对中国工业刚需的了解,我们目前的技术积累是足够的,我们的定制化工作积累了很多技术,产品化后足够满足中国工业需求。 


刚需识别问题也同样如此。过去提到刚需识别,并不是识别我们自己的刚需,而是对标国外软件,这是错误的。但是刚需只能看到不能问到,因为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别人口中告诉你的刚需可能是假的。当我们去观察别人使用软件的状况的时候,才能反映出来真实的刚需。我们有 300 多员工,每天在用户现场进行观察,了解用户使用软件的哪些功能,那就是他的刚需。80%的功能用不到,就不是真正的需求。 


工程化验证要通过实验完成,我们拥有 20 多年仿真经验,积累的数据库变成了资产,变成了验证手段,足以解决用户的困扰。 


关于舶来品替换,我们不是依靠软件替换别人,而是通过服务,我们称之为服务开道。能力体系的建设是我们的优势,中国服务能力的优势,在于帮助用户建立能力的过程中去替换软件,是潜移默化的替换。 


国产软件的成功,必然离不开商业通路。在国内仿真软件有四个新赛道,我们以后再有机会详细讲四个新赛道,分析完之后发现这个事情也没那么可怕,没那么焦虑。 


我们一直说中国仿真是时间的孩子,要用过去的时间换未来的空间,基于这些想法,安世亚太快速打造出了中国自主通用仿真软件PERA SIM。我们从2015年预见到中国风口的到来,预测到2019年会出现这种陷阱,陷阱的需求就是软件的要求。我们2015年开始做自主工业软件,到现在刚需不是非常高的时候,我们的软件可以满足各种场景的应用。


我们认为仿真的下一代要进入数字孪生区,进入到智能化的过程中去。安世亚太一直在做数字孪生。我一直说无仿真不孪生,唯仿真也不孪生,所以我们提出包含仿真的生命体模型,来促进整个孪生体系的发展。 


工业软件发展过程中,除了仿真和数字孪生之外,还有数字化转型三级跳,把我们所有与研发有关的数字化技术全部融进去,才得到我们从精益到正向到智慧的三级跳,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黄培

田总作为研发数字化领域的思想家,每次和您交流都能够收获新知。我们E-works创始人李培跟院士也经常讲,不要总是试图去跟随,包括在制造业的创新过程中。我们的科研经费如果支持、跟随所有的领域,就不太可能在某个领域做出超越,不如像您说的寻找可能的突破口,然后去支持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做出差异化。您也提到中国企业的广泛需求,并不需要高精尖的功能,我们应该优先满足这部分需求,跟随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一直对标别人,我觉得这些对企业都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来源:转载于:踏雪当歌

点赞人: joker 

回复: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