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科学仪器和工业软件——市场化失灵的卡脖子领域
责任编辑:沐小月     时间:2021-08-02     来源:毕小喵 CAE知识地图
责任编辑:沐小月
时间:2021-08-02  来源:毕小喵 CAE知识地图
分类: 观点评述
浏览量: 298

 “ 在这样一类行业和领域中,纯市场化的逻辑是失灵的。”

 

今天转载了来自乌鸦校尉的文章《中国科技进步靠什么?靠外国科学仪器》。读完,虽然小喵自己完全没有了解过科学仪器这个领域(我们纯搞计算的,不经常做实验),但文中描述,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我却非常熟悉。

 

01—产业困局

科学仪器行业,和包括工业软件在内很多今天中国被卡脖子的领域有许多共同点。多多少少由于这些特点,导致了这些行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像其他许多行业那样上演中国厂商的逆袭剧情。

 

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直接市场很小。

这类专用的科学仪器一般价格昂贵,而且只有少数专业与之相关的研究院所和大学能有条件购买。

科学仪器也好,工业软件也罢,虽然单价卖的非常昂贵,但由于需求量太小,市场的总量和国家的GDP相比就显得非常小。

————————

但 这里我要转折一下。

最初写杂谈的时候,我是想说由于市场规模不大,所以即使国家大规模投入这些行业做研发,把产品做出来了,最终可能也是亏本的。

接下来我原本想举的是笔尖钢的例子。

记得就在几年前,李克强总理曾经在一场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会议上提到中国圆珠笔产量世界第一,但却连圆珠笔的珠都造不出来。话音未落,笔尖钢的研制变成了政治任务,山西太钢集团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攻关成功,成功炼出一炉笔尖钢。但由于这个行业市场需求实在太小,太钢攻关成功后,不仅销售价格收不回成本,还把瑞士那家原本生产笔尖钢的公司给挤死了。

如何评价中国成功研制圆珠笔笔头「笔尖钢」? - 张小小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572601/answer/964377426

 

 

这个故事啊,我第一次是在知乎上看到的。作为花边新闻当个笑话看,一直没有去深究它的真实性。

但如果拿来做行业分析的论据的话,就必须更严谨一点,找到这条消息的出处。其实出处也并不难找,只要再认真搜索一下就会发现——

抱歉,上面讲的故事其实是假的。

山西新闻联播报道的原文其实是,从2011年启动研发,太钢集团花了五年多的时间,经过数不清的试验和失败,才终于初步取得成功。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笔尖钢”才能应用在圆珠笔制造上。

————————

所以其实,所谓的“市场规模小”根本不是理由。甚至根本不是事实。事实是,这些行业如果中国企业真的取得突破,其实还是可以降低价格且仍有利可图的。即使每一个局部需求看上去价格都不算很高,但中国超大的市场规模决定了,我们这么多年的总需求加在一起,是非常庞大的一个市场。

所以,这第一个特点的本质其实是——

这个行业的市场总量或许也比较大,但需求方相对分散——从每次单笔交易来看,或许都还是购买技术成熟、性能更强的国外产品相对更划算。而国家又没能形成一个统一意志将所有的需求方聚拢到一起,与供给方谈判。

————————

在需求方分散这一点上,反例就是中国的高铁。由于高铁是一个国家的基建设施,需求量大,而且需求方可以很集中——所有的公司都可以由铁道部出面牵头,拧成一股绳来和外商谈判,形成一个买方市场,让技术提供方之间相互竞争。

而市场总量这一点,如果市场总量真的足够大,中国过去可能会更早意识到这个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更早布局相关产业链。就像芯片、操作系统和汽车等行业,虽然直到今天中国也没有做到世界领先,但我们的龙芯、海光等许多自主芯片厂商、自主操作系统公司等也已经初步在政企市场站稳了脚跟。

 

第二个特点是——这些行业并不直接面向消费者。

工业软件,面向的是制造业企业的研发部门;科学仪器,面向的是高校、研究院所。制造业企业生产的是产品,高校/研究所生产的是论文。客户买的是企业的产品,国家拨科研经费看的是论文产出。

如果是面向消费者的领域,一些消费者可能还会出于情怀支持下国产。即使国货初期有各种缺点,部分消费者也可能会更包容。但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他们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是绝对理性的。

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如果没有“卡脖子”风险,没有企业愿意放着稳定的进口软件不用,去冒险选择还不成熟的自主工业软件。万一软件算的结果不准,或者用着发现某个功能缺失,耽误了企业的研发进度怎么办?

从科研者的角度出发,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学家们即使感情上知道应该扶持国产仪器,但实际上,如果用了国产的仪器导致结果不准,耽误了博士生毕业、耽误了课题进度或者导致论文被竞争对手抢发怎么办?

所以,就有了第三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这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行业,本质上并没有给用户创造增量价值。

小喵曾经在以前多篇文章中写过,所谓“卡脖子”问题,其实都是国外已经做出来,甚至过去很多年都能卖给中国的成熟产品。

如果是国外一直就不卖的东西,比如战斗机,导弹,比如北斗卫星这些,中国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被迫自主研发,多年过去 今天的中国在这些领域渐渐的已经能够自力更生了。这些领域,由于美国一直以来的禁售和禁运,我国自主研发成功以后反而不愁没有用户。

但工业软件也好,科学仪器也罢,过去十几年里,美国其实是一直没有对中国禁运的。只是从特朗普政府开始向中兴、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公司禁售芯片等技术起,“卡脖子”才成为一个热词,这些领域也才成为问题。即使是今天,很多高端通用工业软件如ANSYS、Abaqus等,其实网上都可以随意下载到破解版。

在这样的领域,中国公司即使花大力气突破了很困难的核心技术,造出了第一版产品,在市场上也面临着困境——一些中小企业用户不在美国的禁售名单上,他们有更成熟、功能更强大的进口产品可选,为什么要买你的东西呢?本质上,我们解决卡脖子问题还是在走别人走过的路。即使是为了绕开专利采用不同的方法,也是解决老外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中国公司除了打“国产”情怀牌和可能的价格更低的优势外,并没有为用户创造增量的价值。

为什么几年前 看上去技术似乎不难的摩拜单车估值可以有几十亿美元这么高?为什么过去几年的互联网行业这么热门?因为用互联网模式改造传统行业,确确实实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新增的价值。手机打车,解决了出租车司机拒载、态度差的痛点;租房卖房的各类APP、二手车APP……都是借着逐渐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为某个行业领域带去革命性的体验升级。在这些领域,由于是新一轮技术革命,所以即使是欧美也都没有出现抢跑了几十年的巨头公司。这些互联网公司成立便进入一片蓝海,自然增长潜力巨大,几年实现财富自由不是梦。

 

02—市场失灵

由于以上三个特点,像科学仪器和工业软件这样的领域,如果完全依赖市场化的发展逻辑的话,中国几乎就永远无法完成突破和赶超。相关专业只能一直成为“天坑”专业,让学子们避而不及。

由于第一个特点,总市场规模不大,且市场需求方分散。那么从纯市场逻辑出发,就很难有公司愿意投巨资去开发相关的产品和技术;

由于第二个特点,这些行业不直接面向消费者,导致即使真的有公司十年磨一剑把产品研发出来,比如科学仪器和工业软件,需求方出于理性考虑也不愿意购买。

第三个特点,你做的只是国外产品的替换。如果你的产品真的带来了革命性的效率改进或体验升级,需求方可能会更愿意付费;但现在这些行业里选择国产不仅不会有效率的提高,往往还相反,由于国产起步晚,可能你的工作效率和结果精度还要降低。

 

03—政策逻辑

其实,写到这里,关于这一类行业的解决方案路径已经呼之欲出——纯市场逻辑走不通,我们就不走完全的市场道路呗。

事实上,绝对理想的只遵循市场规律的行业,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即使说科学无国界,后面还要跟一句“但科学家有祖国”呢。从“卡脖子”这类问题被提出来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纯市场逻辑的破产。是欧美国家违反自由市场原则在先,是他们先不让我们买那些产品的。

所以,就有了十四五规划当中的一个提法——“新型举国体制”。无论是高端芯片、科学仪器还是高端工业软件,国家都已经明确意识到这些行业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上面说的三个特点,如果加上政策逻辑的话,其实并不难破解。

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其实说到底都一样,就是没钱、没市场嘛。其实就像过去几年政府机关要求采购国产自主的计算机一样,许多央企的制造业企业就是工业软件最大的需求方,各大学、研究所等科学仪器的使用者也都全部在国家的掌控之下。只要国家真的出台一些引导性的政策,要求在这些企业/单位的采购中包含一定比例的自主软件和自主设备,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

所有的“卡脖子”问题,本质上都是欧美国家用他们的禁运政策,在已经高度竞争的成熟红海市场中,强行替中国圈出一个蓝海。如果一直不禁运,中国相关厂家几乎将永无出头之日;但相对的,中国也会利用这些技术造出(他们认为)会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最终产品。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禁运的政策对于我们这些相关行业的奋斗者来说,从来都是机会,是利好。

加油,未来必将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来源:毕小喵 CAE知识地图

sky  回复 2021-08-02 12:13:36
干货
Eileen  回复 2021-08-02 11:14:54
学到了
回复: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