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程制造工业体系面临的不只是‘短板’,而是‘断板’!随时有断链的风险。”7月16日-18日,首届工控中国大会暨工业软件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苏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在会上感慨,工业软件是现代工业制造的“大脑”,是智能制造的“核芯”,然而,却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过程中的“薄弱一环”。
作为此次大会东道主的江苏,是传统制造大省,该怎样探索走出“工业软件之困”,力争为全国提供路径示范?
软件大省也受制于“工业软件之困”
究竟什么是工业软件?
在一个真实的研发场景中,技术人员把图纸“挪”到电脑上,这就需要在EDA软件上设计产品,可以充分模拟现实场景。此外,还需要画图类的CAD软件、仿真类的CAE软件等,这些计算机辅助类软件,就是工业软件,它们已成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工业背后不可或缺的支柱。
“所谓工业软件,本质是将工业知识软件化,将企业在产品规划、设计、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核心业务中的知识积淀融合在软件系统中,提升企业全流程工作效率。”钱锋说,工业软件分为模拟设计类、生产控制类、管理运营类、服务保障类等,然而在大多数工业领域,我国只能租用或购买国外的先进工业软件。
作为制造业大省、软件大省的江苏,同样难逃受制于“工业软件之困”的命运。江苏制造“大而不强”,工业软件弱势正是“症结”之一。
其实,江苏软件产业链布局并不晚。早在2007年,我省就发布了《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但“工业软件”分类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直到这几年,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在制造转型的推动下,才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我省工业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向深拓展,覆盖研发设计、生产管控、运维服务、经营管理等全链条,涉及非嵌入式工业软件、安全软件、嵌入式工业软件等多个门类。
省工信厅数据显示,去年,我省软件产业首破万亿元“大关”,工业软件产业链相关收入达到2217亿元,其中エ业软件产品519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1698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国近1/4,达到23.4%。部分工业软件产品功能与性能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国际水准,还有一些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在我省新建的工业APP汇聚平台上,已聚集超2000项优质エ业互联网APP,一个吸引多方力量参与的工业APP新型工业软件生态正在孕育中。
需求端有顾虑,供给端回报慢
实际上,我省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制造强省和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产业规模、核心技术、应用生态、专业人オ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工业软件与工业经济发展还不相匹配。
“随着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制造业加快向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亟需提升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质态,更好支撑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发展。”省工信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相关人士坦言,在很长一段时间,供需两端缩小差距的动力都不足。
“重硬轻软”,一直是国内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考虑到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原因,企业大都不愿意率先“吃螃蟹”使用国产自主可控工业软件。
“国产工业软件一直没有做起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市场需求没起来。”苏州一家研发控制软件企业的老总无奈地透露,国内采购人员对国外CAD软件会“先入为主”,不愿用、更不愿买国产产品。
而在供给端,则“卡”在了研发上。工业软件研发周期长、研发迭代速度慢,很多软件企业不愿加大投入和开发,导致自主可控工业软件产业链发展难以“闭环”。一组数据对比是,全球最大CAE仿真软件公司Ansys的年研发投入超3亿美元,一家公司的投入相当于国内所有工业软件公司投入总和的数倍。
作为一家专注做工业控制操作系统的公司,南京翼辉信息集团旗下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ylixOS,历经15年的完全自主研发,已实现自主代码率100%。翼辉总经理丁晓华坦言,工业软件研发之初,回报率的确不高,但在国外工业软件巨头的垄断暂时难以打破的背景下,当务之急是“韬光养晦”,加速科技攻关争取自立自强。
尽管目前面临重重困难,但受访企业普遍对未来充满信心。短短几年,仅在江苏就涌现了南京翼辉、同元软控、亨通工控、南京南瑞等一大批重点工业软件龙头企业。业界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快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自主可控需求的增长,工业软件产业有可能比预想的更早“迎来春天”。
工业软件要先姓“工”再姓“软”
尽管发展前景向好,但专家呼吁,在工业软件领域应形成一个共识——工业软件的第一属性不是IT,工业软件应先“姓工”,再“姓软”。
“工业软件绝不是软件工业。”钱锋说,工业软件是典型的高端工业品,是工业知识的载体。而没有工业知识和制造业经验,只学过计算机软件的工程师,很难设计出最先进的工业软件。显然,要想取得工业软件方面的突破,既要有实力强劲的大制造企业搭建相关平台,也需要软件和数据企业的助力。
具体看我省,在工业软件领域,软件企业和制造企业融合还需进一步深化——一方面,不少省内大型制造企业还缺乏对智能制造时代工业软件重要性的深度理解和认识,主动布局工业软件发展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纯软件企业由于缺少深厚的工业知识和工业技术数据积累,进入工业软件领域存在天然的专业技术屏障。
省工信厅调研发现,即便在已经初具规模的省内工业软件企业内部,也存在盈利能力普遍较弱、体系化创新能力不足、主打产品性能和品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尤其是缺少华为这样品牌响亮、带动强劲的超级龙头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工业软件对制造业模式的变革创新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制造业“微笑曲线”向两端延伸受制于工业软件这一短板。
缺乏既懂工业又熟悉软件的复合型人オ,成为最明显的问题。钱锋认为,达成共识之后,下一步就是正视并携手打破由于工业知识和技术基础薄弱带来的“积累效应”壁垒。着力培育、挖掘更多创新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引进、培养更大规模的具备软件工程、工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队伍。
培育一批“巨人型”的工业软件企业道阻且长,这个进化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也正是江苏的优势所在:江苏是制造和科教大省,产业体系完整,企业类别丰富,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强,有让国产工业软件率先“突土萌发”的土壤和基础。
构建“共赢”的自主软硬件生态圈
眼下,工业软件领域已不能满足于“静待花开”,那么,究竟该如何加速解决关键技术短板弱项、应用牵引不足和工业软件人才供给等间题呢?
“共创生态、共同创新,是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途径。”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陈立平是高校做技术出身,观察行业几十年的他认为,随着工业创新加快,通过创新活动中知识的积累和溢出,工业软件领域必将能够跟上。
不过,产业生态不是一家厂商就可以独立解决的。眼下,我省已将工业软件纳入30条优势产业链加以培育,成立由副省级领导牵头的产业链专班,制定出台《江苏省推进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发展实施计划(2020-2024年)》,对工业软件产业链集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综合竞争力提升明确一揽子支持政策。在《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更是将工业软件放在5大发展重点的首位,可谓力度空前。
“为提高工业软件企业市场竞争力,我们引导省内工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支持企业首购首用省内自主创新工业软件。”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介绍,今年我省计划重点突破10项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自主创新工业软件在农业机械、医疗器械、智能装备、电力能源等重点行业形成20项示范应用。
构建创新生态,强化名企名品龙头支撑尤为重要。据了解,我省将开展“领军企业软实力提升行动”。专家建议,除了搭建供需精准对接平台,还可以鼓励工业软件龙头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加快工业软件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成为头雁型企业。并通过支持软件技术先进的工业企业将软件业务剥离,成立工业软件企业,着力打造细分行业的工业软件链主企业。
“可以明显看到,我们行业内部正在加快构建更加广泛、共赢的自主软硬件生态圈。行业对接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了,像在本次大会上,就特别举办了多场新品发布会和工业软件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丁晓华表示,为了从“可用”迈向“好用”,翼辉全面开放翼辉操作系统源代码,与清华、北交大、北航、南大、东大等20余所一流大学进行联合研发和人才培养合作,9月南京软博会期间还将举办首届翼辉生态峰会,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分享创新成果。
尽管已经迎来“风口”,但业内人士依旧冷静,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肃认为,先进工业软件在我国尚属“无人区”,“还是要先踏踏实实解决‘有没有’,再思考‘好不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