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造业必须成为国家战略
责任编辑:齐琪     时间:2021-07-24     来源:知识自动化
责任编辑:齐琪
时间:2021-07-24  来源:知识自动化
分类: 观点评述
浏览量: 458

 

 

本文以美国制造业的历史及现状为案例,揭示了制造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制造业必须成为国家战略”的观点。通过分析全球制造业面临的挑战,解读了其时代意义,提出了应对手段,对国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的深刻见解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制造业,国家经济之命脉

首先,衡量其对一国宏观经济的直接影响力,制造业可谓举足轻重。以美国为例,制造业GDP占到国家总GDP约12%。其中,如单列出口部分,制造业所占比例则高达59.8%。

出口商品总值为13350亿美金;制造业商品出口总值为7979亿美金,占总值59.8%。(数据来源:Census Bureau, Foreign Trade Division)
 

其次,制造业对国家的投资回报率达289%,其他行业难与之比肩。即,在美国,当制造业每使用1.00美元的投资,整个国家及社会可获益2.89美元的经济回报。与其他行业的回报率对比,制造业名列前茅。(数据来源: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s)。

其三,拉动就业,制造业有强大的岗位倍增系数。每增加1个美国制造业装配线上的岗位,便能刺激供应链增加6个岗位;在制造业外的其他行业再另添3个岗位。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层面,总共添加的岗位数达到10个。如此之高的岗位倍增系数,在其他行业实不多见(部分数据来源:MAPI)。信用研究公司ECONorthwest 2017年曾对英特尔公司岗位进行调查,结果部分证实上述结论:英特尔公司安装线上每增加10个岗位,就能带动在制造外其他行业中添加31个工作岗位(数据来源:huffingtonpost)。由此可见,制造业确实攸关国计民生,必须以国家战略的高度视之。

其四,制造业孵化创新,创新推动未来GDP。美国科学基金会(NSF)与工程统计中心企业R&D创新调查部(BRDIS)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专利局总共批准了61000项专利,其中61%来自高科技制造业领域,25%来自中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换句话说,制造业领域贡献的专利数达到总专利数的86%。制造业当之无愧是创新的摇篮。

其中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共37000项专利;中高技术制造业领域共14000项专利;其他制造业领域共10000项专利。
 

现在已经普遍认识到,创新是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来自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数据也支持了以上观点。2010年,美国佐治亚州数百家企业中,将创新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公司赚取的利润,是那些将价格战作为竞争手段的公司的两倍多。

简言之:制造业孵化了创新,而创新推动了GDP,可谓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图中绿色表示将价格战作为竞争策略的企业的回报率;蓝色表示由创新策略主导的企业的回报率。注意到,2010年创新政策主导企业回报率约14%,而低价竞争策略主导企业回报率只有约6%,前者比后者高出两倍有余。(数据来源:Georgia Manufacturing Survey 2010; Georgia Manufacturing Survey 2008)
 

稳定制造业,鼓励创新,除了直接为企业带来盈利,它还背负着更为深远的历史使命。当我们展望未来,业界普遍认识到,当下这种生产率和劳工数量齐头并进的时代即将过去。201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预测显示:在未来的50年中,对GDP增长有着一半贡献的劳工数量增长将逐步趋于停滞。届时,全世界各大经济体的GDP增长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只有创新才能弥补劳工数量的空缺,才能突围困局,维持有效的GDP成长。考虑到制造业创新大户的身份,可以断言,哪一个国家能拥有生机勃勃的制造业,拥有创新活力,那个国家就将走在未来经济发展的前头。

图 | 接下来50年,世界生产率和劳工数量的预测​

在过去的50年中,生产率提高了1.8%,劳工数量增加了1.7%;然而接下来的50年中,劳工数量增长率预计将降至0.3%(数据来源:Global Growth, McKinsey January 2015)
 

数据说话:对美国制造业困境的反思

反思之一:美国工厂持续的“出国热”,使本国制造业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少人以为,美国只要守住高科技产品在本国生产,哪怕将传统制造业工厂全部转移到国外,也不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支配了美国的产业政策,造成的严酷现实是:高科技阵地自身,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悄然丢失。请看来自美国国家数据局的统计结果:美国高科技产品在2001年进入贸易逆差。

其中红线代表高科技产品的贸易差;蓝线代表总产品的贸易差;黄色线代表高科技产品贸易逆差占总逆差的百分比。由图可见,高科技产品于2001年由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数据来源:Census Bureau, Foreign Trade Division)
 

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大规模的传统制造业“出国”,破坏了美国制造业系统的生态平衡。源头活水枯竭,导致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也不得不投入迁徙“出国”的潮流,寻找能够生存的新绿洲。例如, 制造业生态圈中的技术劳工在产品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即使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也只能通过技术劳工的知识和经验,其合格产品才能在生产线的下游诞生。但是,在如今的美国,这个群体一直在萎缩。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先生在2018年1月曾表示: “要想在美国重新建立起足够的技术劳工群体很难,不是不可能,而是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于是,在美国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所谓“高科技产品”剩下的只是idea和设计图纸,产品却不知所踪。图5数据显示,受政策惯性的影响,高科技产品贸易逆差占总贸易逆差的比例还在继续扩大。

对于国计民生,美国制造业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后果是残忍的。自2000年到2010年间,大约有六万家美国工厂倒闭;制造业在职人员数量从1700万减少到1100万。联系前述 “制造业岗位倍增系数” ,随之而来的就业冬天便不难想象了。至此,由制造业基地 “工厂” 的流失,到产品的锐减,技术工人群的萎缩,完成了一幅制造业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的图画。

可见制造业岗位一直在减少,占总岗位比例更是锐减。(数据来源:AMP Steering Committee based on data from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反思之二:中小制造业公司获取投资难,间接影响国民就业。美国的制造业可以根据其规模分为三类:大型跨国企业、中小型企业、新创企业。其中,从事相对传统的加工制造的中小企业地位最重要,也最难获得投资。他们的创新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由此受到局限。从国家层面上来看,这对于美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是相当不利的。现实是,近年来,美国的跨国大公司纷纷出现裁员潮,而新增的就业机会恰恰来自这些中小型企业。

这样的危局,美国政府并非视而不见。2015年,美国白宫和商业部联合发表了一篇名为《供应链创新:强化美国的小型制造商》的报告,其中强调: “如果中小制造业公司没有办法做创新,这将是国家的一个危机。” 该报告的数据指出,一个终极产品70%的价值由中小制造业公司创造,大型公司只创造了剩余的30%。这强有力地说明了中小制造业公司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在企业功能日益细化的今天,全球各个庞大的经济体就好比一列列飞驰的磁悬浮动车。提供动力的不再仅仅是火车头(大型企业),而是每一节车厢(中小型企业)。有了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才能保证产业链的高效:便捷的技术更新、盈利的增加、新岗位的增添。(便捷的技术更新指:周期短、成本低的技术更新,这是中小企业创新的特征之一)。

中小制造业公司在争取民间投资时,面临的困难可谓四面楚歌。首先,相对大公司,中小型公司一般没有财力和人力去长期运筹投资;其次,整个制造业在投资领域均不太受重视。麻省理工学院在2016年发表的数据中显示:只有区区5%的风险投资是投向了工业和能源领域。大部分风投都去向了软件、IT服务、娱乐、生物等产业。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只能是国家政策扶持。国家政策若能支持中小企业将是对社会和国民最好的馈赠。

其中投入能源及工业领域的风险投资占总投资数量的5%。(数据来源:P. Singer, MIT)
 

反思之三:人工成本高并非美国制造业发展的障碍。在这里,希望能够通过美国制造业与德国制造业之间的对比,来澄清一个“谣言”。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之所以会长期处于制造业贸易逆差,本国人工成本过高是罪魁祸首。然而,这个看法不过是人云亦云,并不确实。制造业强国德国就是一个人工成本极高的地方。数据表明,德国劳动力的人工成本高出美国30%-60%之多。然而,德国制造却长期占据贸易顺差的地位,屹立不倒。

故而,劳动力成本高并非导致美国制造业困境的关键因素。国家政策、市场机制、资源调配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反思之四:没有制造业优势的国家,必将与创新渐行渐远。在生活方式变化多端的今日,世界科技创新和生产制造正在默默的转变着彼此的角色。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是“在这里创新,就在这里生产”的时代;后来发展成为“在这里创新,到那里去生产”;而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这样的格局已经变成:“在哪里生产,就在那里创新。” 当然,就如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我们也不排除:“在哪里创新,就在那里生产”。最关键的是:无论谁是因谁是果,还不都得发生在鸡窝里吗?一个国家失去了制造业,犹如失去了鸡窝,不但不能维系生产,也不能孵化出创新。因此,我们认为:制造业是创新研发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制造是提高经济回报率的最强大引擎,是国家社会财富的聚宝盆。

综上所述,从美国的制造业历史和现状中不难看出:制造业衰退必将导致国家层面的危机,它会破坏整个经济生活的生态环境,使高科技产品失去后援,使创新失去动力,而由此造成的就业机会的流失,最终将使社会经济生活蒙上浓浓的阴霾。

美国制造业面临着种种困境,出路何在呢?我们亟需探讨制造业衰退的肇因,通过反省来寻找浴火重生之路。根据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著名的Inforum模型推算,美国制造业东山再起尚存一线生机,那就是从政策、基建、劳动力等方面着手开始革新。


来源:知识自动化

齐琪  回复 2021-07-25 21:36:59
制造业,国家经济之命脉
那就太遗憾了  回复 2021-07-24 23:08:43
回复: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