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技术助力中国智造
责任编辑:齐琪     时间:2021-07-21     来源:中国工业网
责任编辑:齐琪
时间:2021-07-21  来源:中国工业网
分类: 技术分享
浏览量: 393

      “国产高性能通信卫星已成为中国智造的一张名片。”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张庆君表示,国产高性能通信卫星为多个国家解决了广播电视,应急通信、远程教育、电子政务、企业通信、宽带接入等难题,已经为多个国家提供了 “一揽子”通信卫星服务,为这些国家实现通信卫星梦。

  随着我国航天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如何运用卫星技术赋能智能制造成为行业与学界所关注的问题。7月7~9日,在中俄青年创新创业与创意大赛——网络空间与先进制造产业决赛暨峰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卫星技术发展分享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现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大概是4000颗,其中有1000多颗是美国的SpaceX公司,作为民用卫星的从业者,我们应该有这个紧迫性,国外的民用卫星已有很多,而国内的民用卫星还不多。”千乘探索创始人、董事长苗健全表示,太空资源的稀缺,导致各领域用户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这是民营卫星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据介绍,2019年8月发射升空的 “千乘一号01星”,是当时中国民营卫星创业公司自主研发规模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第一颗同时具备遥感和地球探测功能的卫星。2021年,千乘探索将完成5颗卫星的发射,实现星座的组网运行。

  而作为另一家的民营卫星创业公司——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国电高科”),2020年10月、11月、12月,中国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 “天启星座”连续完成第8颗、第9颗、第10颗低轨卫星发射,经过平台及载荷测试后,顺利与天启星座其他在轨卫星组网运营。按照国电高科设计,天启星座发射卫星总量将达到38颗,形成天地一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为全球物联网用户提供卫星数据服务,打造 “空天地海”一体的卫星物联网生态系统。

  中国已经进入5G时代,物联网应用也随之更加繁荣,成为越来越多行业发展新业务、创造经济效益的助推器。卫星通信作为相对“高大上”的领域,如何 “放下身段”入局物联网呢?国电高科创始人、董事长吕强认为,“低轨卫星物联网+”链接地网盲区,可搭建互联桥梁。他指出,全球超70%的区域为物联网盲区,我国由于地形原因,有80%的陆地以及99%的海域和空域是物联网盲区。低轨卫星在空中组网,是实现补盲的最佳手段。 “就好比5G里面的NB-IoT技术,低轨卫星组建的窄带卫星物联网,就是卫星通信里的NB-IoT。”

  卫星物联网大大拓宽了物联网覆盖的边界,瞄准全域物联。同时,这一市场前景也被业界所看好,麦肯锡咨询的报告预计,2025年前,天基物联网的产值可达5600亿美元~8500亿美元。卫星行业咨询公司NSR预测,小卫星星座是卫星通信的未来,2022年将有1亿至2亿台物联网设备有接入卫星的需求。

  吕强认为,低轨卫星相比地面网络具有空中组网优势,克服了地形阻碍;此外,相比高轨卫星,低轨卫星具有低频段、低功耗、低成本的优势,因而能够入局消费级物联网市场,实现海洋目标监控跟踪;交通、物流跟踪监控;飞行器跟踪;石油天然气管道监测等场景应用。

  低轨卫星为万物互联时代 “添砖加瓦”的同时, “北斗+5G”有望打造精准位置服务能力,实现北斗 “在地上用好”的目标。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启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篇章。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表示,但在中国北斗之前,世界上已经有了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等卫星导航系统。尤其GPS经过长期发展,已占据了近90%的市场。北斗能不能超越GPS,实现一种泛在的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服务?邓中亮的答案是 “能”,那就是 “北斗+5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5G通信网络这两大“新基建”的融合,将为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导航卫星很强大、终端也很 ‘聪明’,但二者合在一起也无法实现全空域全时域的定位导航服务、位置服务保障。”邓中亮说,这就需要把卫星和地面网融合起来,构成强大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推动定位导航从产业化走向位置服务的商业化。


来源:中国工业网

点赞人: 齐琪  晴初moment 

齐琪  回复 2021-07-30 14:39:22
相信中国在如何运用卫星技术赋能智能制造这个问题上定能取得新的突破!
Eileen  回复 2021-07-22 13:24:32
相信中国在如何运用卫星技术赋能智能制造这个问题上定能取得新的突破!
回复: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